10月31日-11月1日,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量子力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等3家单位主办,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量子科学与精密测量研究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承办的全国量子力学本科实验课程建设暨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大零号湾科创园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山西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建设与量子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绘我国量子科技人才培养新蓝图。

全国量子力学本科实验课程建设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举行
促进经验交流 凝聚发展新共识
本次会议以“推动本科量子实验教学体系化、专业化、普及化”为目标,聚焦当前量子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搭建全国高校协同共建平台,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凝聚发展共识,助力我国量子信息科学人才培养从“科研牵引”迈向“体系化培养”的新阶段。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院副院长周立旻教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武海斌教授、党委书记李恺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会议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丽清教授主持。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本科生院副院长周立旻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周立旻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量子科技是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使命,而实验教学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本次研讨会聚焦量子信息专业建设与本科量子力学课程发展,旨在汇聚全国高校的智慧与经验,深入交流量子力学教育教学改革及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前沿探索,为推动我国量子科技人才培养贡献师大智慧。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武海斌教授致辞
武海斌教授介绍了量子科技在国家和产业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强调了量子力学教学与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分享了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在量子科学领域的研究布局。武海斌指出,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推进、量子科学逐步迈向工程化与产业化的背景下,高校不仅要推动原始创新,更要致力于培养拔尖人才。当前量子力学本科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将前沿科技有效融入教学,构建可推广的量子实验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他衷心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支持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聚焦专业建设 探索育人新模式
在量子专业建设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各自高校在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申报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陈丽清教授系统介绍了学院在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师资整合与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初步构想。她指出,学院将遵循“厚基础、促交叉、重量子、强实践”的理念,构建以量子精密测量为特色,贯通“本硕博”、融合跨学科的培养体系。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丽清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永生教授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量子信息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为题,回顾了中科大在量子研究领域的深厚基础,阐述了量子信息学科的重要性和交叉性、前瞻性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他指出,交叉学科面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内涵式发展以及科研与育人深度融合等挑战,应坚持夯实基础、注重交叉、实施长周期培养等发展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永生教授发言
微纳光电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秦志辉教授,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栋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陈冰教授分别就本校在专业申报过程中的顶层设计、跨学科资源整合、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不同类型高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秦志辉教授发言

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栋教授发言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陈冰教授发言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物理实验》杂志执行主编、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首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负责人李金环教授则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应加快实现从“智能实验”向“智慧实验”的升级。她指出,智慧教育是回归育人本质的根本路径,而人工智能为其提供了实现可能。教师可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实验教学的互动性与智能化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教育部首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负责人李金环教授发言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构建课程新体系
在下午的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专题中,专家们聚焦本科量子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与创新路径展开交流研讨。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胡其图教授以“理工类大学物理课程新形态教材研究与建设”为题,阐述了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与教材建设新方向,提出教材可采用“纸质教材+计算机模拟可视化+AR技术”融合的新形态。随后,他通过光栅衍射等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模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现场演示了AR辅助学习的实际效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其图教授发言
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增明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为题,聚焦量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他提出“多校共建共享、虚实结合”的建设模式,通过虚拟仿真化解实验难点。随后,他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例,生动展示了AI在数据可视化、学生能力图谱构建和实验拓展中的应用。

教育部“101计划”实验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中国科技大学)负责人张增明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常胜教授、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系主任徐志浩教授分别从拔尖人才培养和书院制育人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常胜教授发言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系主任徐志浩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刘世勇教授提出,应在不同层次课程中对量子物理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满足理工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浙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郑远高级实验师以“大学物理科研训练实验建设”为题,以金刚石量子计算(含延伸实验)、磁光阱冷原子等实验案例,具体介绍了浙江大学以演示实验和虚拟仿真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刘世勇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郑远高级实验师发言
陈丽清教授分享了量子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经验,她指出,相较于价格昂贵的科研设备,本科生的量子实验设备应具备原理清晰、操作简便、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她以真空场测量、不确定性关系验证等六个关联前沿的简洁实验为例,提出通过简化光源、集成控制打造便携式仪器的可能性,同时建议引入集预习、指导、分步搭建、实时反馈与结果验收于一体的智能教学平台,从而辅助教学、提升效率。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丽清教授发言
会议设置了专门的交流与圆桌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量子专业建设路径”与“本科量子实验课程可行性方案”两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守正创新 共绘育人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量子人才”的思想盛宴。与会专家达成共识,随着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必须提前布局、系统规划。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强化科学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塑造。

作为会议承办方,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量子科学与精密测量研究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申报进程,持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本科量子实验课程,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开局之年,为我国量子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图文|李丹、祝润苗 编辑|万方圆 编审|郭文君